News
擔憂、緊張、焦慮?放下手機試試
Date:2020-03-02

“我本來不怎麼緊張的,但看了手機上這麼多資訊,越看越緊張、擔心”“不看手機也不知道幹什麼,但是一看心情就開始跌宕起伏,結果更焦慮”……疫情當前,相信很多宅在家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。

 

從這些方面來調整狀態

韋志中建議,當陷入媒介式“替代性創傷”時,要從以下方面來調整自己的狀態:

 

接納恐懼、焦慮。

其實,適量的焦慮和緊張是人類必需的,面對危機時能提高大腦和肢體的警覺性和反應速度。疫情中,出現恐懼、緊張、煩躁是人之常情,但有些人會認為這是懦弱、意志不堅定的表現,從而加以克制和壓抑,這並不利於情緒的疏導。建議接納這些情緒,認識到自己需要緊張、焦慮,順其自然,與其和諧相處,才不會在其支配下衝動、盲目地在手機上四處搜尋負面資訊。

 

切斷過於密集的資訊流。

手機訊息,如果看的是科普知識,瞭解具體的防感染措施,以及當前對疫情的把控情況,焦慮就會有所控制。建議從正規管道、官方管道瞭解更多的知識而非資訊,減少刷手機帶來的刺激。不過分關注負面資訊,不造謠、不傳謠,最關鍵的是不輕信謠言;不刻意接觸可能引起情緒波動的資訊;甚至卸載掉會“情緒傳染”的社交媒體軟體,不參與問題資訊討論。

 

轉移注意力,放鬆自己。

在家除了玩手機,其實還有很多事可以做,如做些室內運動、整理房間、研究菜肴、讀本書等。將注意力從關注疫情轉移到提升自己上,這樣既能獲得成就感,又能打破焦慮的惡性循環。

有些平時喜歡聊天和外出的人,不妨借此機會通過電話聯繫自己的好友,或者玩網路遊戲,增加愉悅感。在這難得的假期中,不妨與家人共同創造和記錄美好時光,或一起回憶過去,或共同看喜劇電影。

 

尋求專業心理指導。如果焦慮程度大到通過各種方式都無法放鬆和自我調整,則可以尋找專業的心理專家求助。

 

(商場週記 - 香港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