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夏日防蚊防曬小貼士
Date:2017-06-19

踏入夏天,市民到戶外野餐、踩單車或到泳灘暢泳應做好防蚊措施,提防蚊叮蟲咬染上傳染病,尤其是體溫較高的肥胖人士及兒童,會較惹蚊。家庭醫生指出,防蚊產品要揀選含避蚊胺(DEET)或埃卡瑞丁的成份,多汗或游泳的人要隔3至4小時補搽一次。搽蚊怕水與防曬產品時,兩者宜相隔30分鐘以免過敏。

 

避蚊胺為較多研究證明有效的驅蚊甚至驅蠓成份。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建議,成年人使用濃度介乎20至50%的避蚊胺產品,美國兒科學會則建議兒童使用較低濃度,即10至30%的產品,但不適用於兩個月或以下嬰兒,衞生署則建議孕婦的相關濃度上限為30%。濃度越高有效時間越長,市民應按照產品說明使用。若參與一般戶外活動,毋須不停噴,或者「見到隻蚊飛過好驚就狂噴隻蚊」,蚊怕水噴蚊無很大作用,反會因身體接觸太多,刺激皮膚過敏,甚至眼睛刺痛。

 

另一種醫學證明有效的驅蚊成份為埃卡瑞丁(Icaridin,又稱派卡瑞丁Picaridin),特點是皮膚刺激性低,濃度由5%至20%,濃度越高時效越長;桉樹、檸檬桉都有驅蚊作用。

至於防蚊貼、防蚊帶,含避蚊胺的效力較可靠,但因覆蓋範圍不全面,成效不及蚊怕水或蚊怕膏,但可兼用。多汗人士或泳客,應每3至4小時補噴一次,由於補塗次數較密,故建議使用濃度較低,即介於10%至30%蚊怕用品。另外,蚊怕水最好使用於衣履上,避免直接噴於皮膚上。若用於面部,宜先塗手中再輕拍面頸。使用前宜先試用濃度較低的驅蚊劑,並只將小劑量塗在手腕內側,確定不出現過敏紅腫、痕癢等症狀才使用。

 

台灣早前有女士疑因同時塗用蚊怕水及防曬,造成過敏反應昏厥。防曬產品大多含有二苯甲酮,若與防蚊產品同用,防蚊產品中的避蚊胺的代謝變慢,變相停留在皮膚的時間會變長,有機會引致過敏反應,建議兩者應各自使用,宜相隔30分鐘,例如在出發前20分鐘塗太陽油,到達戶外目的地點才塗蚊怕水。

 

部份人對蚊的唾液敏感,被蚊叮後反應較嚴重,甚至會出風赧、水泡等,這些人到戶外更要做好防蚊措施,隨身帶備「抗組織胺」藥物紓緩敏感症狀。市民若不慎被蚊叮,可用肥皂及清水清洗患處,用凍水或冰敷患處,以紓緩痕癢症狀。

 

(商場週記 - 香港組)